新闻动态

总理:适时降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

发布日期:2021-12-04 02:01:33     浏览次数:348

总理12月3日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明年初降准可能性较大,不排除年底前提前降准

 

历史经验显示,自2017年以来央行在年初降准的概率偏大。而对于此次降准的方式,市场人士多数预计将进行全面降准。

 

未来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更大,7月全面降准,除了对冲流动性缺口外,兼顾了降低终端融资成本的诉求,通过全面降准希望打开银行资产端空间进行让利,未来的降准可能还会延续此逻辑。

 

央行本次降准的落地方式和时间,估计是年底前,实施全面降准定向使用,主要是支持小微;同时可能有部分降准资金用来置换MLF。国内货币政策已转入边际宽松周期,2022年降准会延续,降息也有可能。
 

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宽松

 

明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企业层面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还相对比较困难,为了做好跨周期的宏观调控,适时降准不仅有空间,也有必要。

 

降准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宽松的表现,降准后央行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央行也会更好的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2022年上半年很可能是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主要窗口期。下半年如果美联储迫于通胀而开始加息,我国央行进一步宽松,尤其是降息的空间将十分有限。

 

此前,央行在《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透露下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星火同光人士认为,如果12月财政支出不及预期,年底前就会降准。在跨年和春节资金面紧张阶段,或者明年1月信贷投放超预期,降准的可能性更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