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双创”背景与金融市场业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的讲话,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2015年5月7日,他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他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2015年他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32号文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是为了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而制定的法规。该文件就明确指出:
“鼓励银行提高针对创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金融产品。推动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
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丰富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创业创新,发展相互保险等新业务。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依法合规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专利保险等服务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
在此背景下,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四个重要着力点,也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增长点。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新动能、新引擎,而创新正是新产业、新业态涌现的保证。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金融如何支持创新创业,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领域。
具体来看,在科技金融层面,应通过不断完善三大体系,即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服务体系、产品创新体系来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在普惠金融层面,应通过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主体、丰富服务手段等方式促进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层面,应始终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原则;在绿色金融层面,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市场主导、政策引导、标准引领”,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市场在绿色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
相关人士也认为目前金融业态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目前许多银行提供的小微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呈现较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第二,现有的金融创新举措未必真的对小企业有益。比如,银行票据的大量应用,客观上帮助产业链形成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压榨。第三,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问题。第四,资本市场融资对创业企业而言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