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要付利息有什么因由吗?
今天星火同光小编去“追根溯源”了,还款不仅要支付给贷款机构本金,也要按月、按利率、按还款方式支付利息。小编去查探的就是一般借贷要支付利息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借钱放贷这种经济活动,借款人不仅要支付本金,也要按约定的数额和时间支付利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是被广泛肯定的事。
当然,小编去查了一下古代对支付利息是怎么看的。经查,支付利息这种行为,现代人习以为常,但是不出星火同光小编的所料,不是古今中外都将支付利息这件事看的很淡的,历史上某些文化将利息视为罪恶。比如说,基督教文化没有禁止利息,却仇视高利贷。很长时间内伊斯兰法律严禁放贷取利。
我们熟悉的商业规则,在古代却要冒着道德风险,在现代某些地方也会受到抵制,其原因就在于对利息存在误解。在一般观念中,借钱的都是穷人,本来已经缺钱了,还要向他们要利息,这让人觉得似乎太不合适了。我们知道,钱会自动增值,钱会生钱,很多人会觉得放贷者通过金钱增值实现财富增加,属于不劳而获。
进入近代社会,财产权利得到普遍保护,利息获得了法律的认可和保护。真正澄清利息误解并疾声为之辩护的,是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由于时间流逝造成不确定性,每个人都不喜欢等待,都希望当下获取。如果要他放弃当下享受,就要付出“利息”。人的这种行为特性,称为“时间偏好”。
从事天津贷款事业的星火同光人士也指出,社会动荡不安,财富朝不保夕的环境下,人们的时间偏好普遍提高,整个社会的利息水平都在提高。在安定和平的时代,人们不担心财富缩水,更愿意考虑长远利益,时间偏好很低,利息通常也很低。
储蓄就是个人放弃财富的完全消耗,将一部分财富留存到未来,希望能起到更大作用。有些人对眼前利益的欲求非常急迫,他们需要向别人借取储蓄财富度过一时艰难。人们对当下和未来财富的急切程度,就靠利率调节。
利率高表达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应谨慎设资,以免财富落空;利率低的社会,人们可以安心将钱存起来,借出去,以换取美好未来。各体之间的时间偏好,通过交易传导,就会形成“一般利率水平”。
禁止利息和人为压低利率,是在抑制人们的储蓄。既然借贷不能获利,不如干脆自己消费,那些急需资金改变现状的人就很难获得帮助。利率压得太低,相当于剥夺储蓄者的获利,使投资者忽视利息的压力投资、生产。这其实破坏了市场的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