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美容贷”丑了“青春”
昨晚,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医美领域医院和贷款机构相互勾结,共同设置“美容贷”圈套,欺骗他人陷入美容贷的泥潭,以致债台高筑。
所谓“美容贷”,就是用于美容整形的消费类贷款。客户若要办理美容贷的话,得去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医美分期平台办理。通常只要客户年满18周岁,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个人信用良好;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那就可以申请。
“美容贷”是将整容与高额债务捆绑在一起,通过去头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设下连环套,一些受害者由此落入债务陷阱,甚至沦为套路贷团伙长期赚钱的工具。相关人士表示,医疗美容行业‘鱼龙混杂’,美容贷只是其中一个集中问题表现。
从民事法律角度,一个典型的‘美容贷’由两个合同组成:一个是医美医院与消费者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另一个是消费者与网贷平台的借贷合同。具体表现为消费者接收医院的医美服务使用网贷平台的贷款支付费用,之后根据借贷合同分期偿还网贷平台的贷款。
一位大学生爆料,她在大二时被骗入坑美容贷,向平台借钱了4800元,共需偿还5892.28元,利率高达22.76% ,一个月按时要还330元,还了整整18期,直到大四,才东拼西凑勉强还完贷款。对于一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其中的压力与痛苦可想而知。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美容美发类投诉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021年上半年16459件,同比增长60%,投诉量位居服务类投诉的第五位。其中一类集中问题就是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00后”的大学生甚至一些高中生都成了医美服务的重要目标消费群体。在今年暑假期间,就有一些医美商家一边在社交平台用“做不了学霸,做校花,整容要趁早”等话术向青少年传播“容貌焦虑”,一边用“超低价医美”等营销擦边球引人“入坑”,甚至还有医美机构给年轻人灌输“变美就能走上人生巅峰”的价值观。
那么这些年轻群体,尤其是未成年人,真的适合做整容吗?据了解,在医学美容这个专业领域里面,适合对象的年龄一般都是指成年人。并非因为先天性疾病或者后天意外造成的缺损,只是出于对自己组织器官的形象形态上的不满意,这一类治疗方式都属于美容治疗。这一类情况要求在18岁以上,因为这些手术对组织是一种创伤,可能会造成影响组织发育等一些问题。
据网上了解到,今年8月,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女士被路边发广告的医美机构工作人员忽悠进店,稀里糊涂地就做了一个价值412元的嫩肤护理项目,结果做完后整张脸都破皮红肿,把黄女士吓坏了。紧接着,一名所谓的主任医师以黄女士皮肤情况过于严重,不进一步修复会发炎恶化为名,向黄女士推销起了金额高达11640元的修复套餐。但是这对于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黄女士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黄女士缺钱,拒绝更贵的项目,可是医美机构的几个工作人员却围着她一直不停给她洗脑,让她办理贷款,甚至自作主张给黄女士下载贷款软件。在工作人员的代操作下,黄女士稀里糊涂贷款了一万多元,但是办完贷款的第二天,黄女士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想回去办退款,店家的态度立马变了样。投诉无门的黄女士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家人,只能靠临时打工,东拼西凑每月还款近700元。
光鲜亮丽的“美容贷”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丑陋的陷阱。一旦踏入其中,疗伤的纱布也会变成绳索一点一点地勒紧你。星火同光人士认为,在消费过程中,我们需正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不过度依赖超前消费;形成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的良性健康消费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御住盲目消费、过度借贷的诱惑,远离网贷负债可能带来的危害。